中咨视界

武博祎 | 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思维空间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23-06-07 信息来源:中咨研究 访问次数: 字号:[ ]

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思维空间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B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 武博祎

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意义

当前,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是加快企业和社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宏观效果

属于宏观战略层面的内容,应从外部响应和内部发展两个层面考量。外部层面,积极响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再造产业基础要求,做好产业和经济发展支撑;内部层面,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企业赋能,推动企业产品、运行和管控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化、倍增化发展。

(二)管理效率

包括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效率两方面情况。资源利用方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管理信息和管理过程尽可能精准量化,以便更科学地分析资源需求以及合理调配,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营管理方面,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重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缩短计划周期,提高管理效率。

(三)综合效益

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量化分析,产品和工作质量的精准把控,达到节约成本、提高质量、产生经济效益的效果;社会层面,支撑其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物质资源保障。

二、打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思维基础

(一)创新性思维

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有其自己的相互影响及运行逻辑,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行为习惯、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使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与企业传统的管理相得益彰。

(二)系统性思维

产业数字化、产品和企业转型升级,涉及企业和产品的方方面面,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开展全主体、全领域、全要素的整体谋划。

(三)持续性思维

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组织的变革而变化,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必须建立系统思维,谋划相关事情。

(四)融合性思维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渗透使用,加速了行业的融合、产业链的融合、产业要素的融合,因此在实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时,必须坚持融合性思维,实现综合联动,特别是强化横向思维。

(五)资源型思维

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既需要较大的资源投入,也是企业信息资源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应秉持资源化思维,不断坚持资源投入,也要加快企业数据的资源化并产生新的价值。

(六)安全性思维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涉及企业发展建设、生产经营等全部信息资源,必须建立安全性思维,确保数据不丢失、不被篡改,从而确保实施正确的决策和运行管理。

三、做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组织和机制准备

(一)决策机构和机制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涉及全局的创新活动,需要全员参与,而且需要在统一思想基础上自上而下的统一行动,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和机制加以掌舵把脉。

(二)管理机构和机制

数字化智能化战略谋定后,需要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内在逻辑改变传统思维,并持续地按计划组织实施,需要有新的横向组织和建立一种新的工作机制,不折不扣地执行既定方针,并管理好相关事项。

(三)专业机构和机制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涉及到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治理、标准制定、流程再造、研究开发等多项技术工作,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需要组织内外结合的开发和使用团队,协同开展工作,以使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业务和管理有机结合。

四、重塑或再造制度和规范体系

(一)重塑制度体系

通过立、改、废、释等措施重塑现有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以适应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需要。如:数据信息采集报送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等。

(二)优化业务流程

根据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要求,优化业务流程,特别是数据协同、数据消费等工作流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业务流程优化。

(三)科学评估评价

坚持人理、物理、事理三位一体,持续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技术问题、管理工作等开展科学的评估评价,以便不断优化调整不适合的事项,不断改进不足。

(四)有效监督管理

通过建立体系化的监督管理制度、量化相关要素,强化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有效监督管理,以不断改进相关工作。

(五)合理激励奖惩

对于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团队、机构,要给与积极奖励;对于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消极怠工,不能积极学、思、悟、践的人员、团队、机构予以适当惩处。

五、准确的信息基础保障

(一)可靠的数据信息

在数据采集、汇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要确保相关数据不失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管理的真实情况,以便基于这些数据分析企业经营情况。

(二)充分的知识挖掘

根据企业经营发展各类活动的相关性,建立分析模型并利用相关工具开展分析,寻找其中的影响规律,从而预测发展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协同的信息交互

为了便于各生产要素、各业务部门、各企业之间能够互相协同,需要区分共性及个性数据,通过建立相对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以发挥整体综合效益。

(四)系统的信息资源治理顶层设计

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内在要求,开展信息数字化、格式标准化、采集自动化、治理主题化、应用看板化等方案论证工作,做好信息资源治理顶层设计。

六、做好人才准备

(一)管理人才

主要指在企业中处于经营管理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战略规划、提出具体需求以及实施数字化,需要通过培训学习和引进加以解决。

(二)专业人才

主要指承担系统维护、数据治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人才,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初期主要借助社会力量配置。

(三)应用人才

主要是在业务工作中完成数据消费、数据流转、数据应用的工作的人员,需要在现有业务人员中选调核心骨干加以培养解决。

七、其他保障措施

(一)摸清底数找准工作重点

全面开展工具、人才、信息等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调查摸底,以便科学合理地制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目标、任务、路径以及措施。

(二)提供足够强度的经费保障

包括足够强度的数据库建设经费、系统软件研发经费、系统硬件建设费、系统运行经费、人员经费以及第三方服务经费。

(三)确保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业务工作融合

要切实将数字化工作深度融合到具体业务中,实现数字化与知识管理一体化、数字化与质量管理一体化、数字化与档案管理一体化。

(四)确保数字化智能化与管理活动融合

实现数字化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数字化与计划管理一体化、数字化与绩效管理一体化。

(五)开展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培训

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需要全员提高数字化意识、建立数字化思维以及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开展工作,应开展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培训。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