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议

推动青年就业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23-08-10 作者:尤伯军 等 信息来源:B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 访问次数: 字号:[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青年就业工作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就业是青年群体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当前,我国16~24岁青年失业率连创新高,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中咨公司课题组研究指出,当前青年失业率主要由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回落以及供需错配等因素造成,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是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根本动力,做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头抓”、不断丰富就业信息来源和拓宽就业渠道、多途径为失业青年提供保障,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

一、青年失业率处于近年来高位

(一)当前青年失业率约为疫情前的两倍,成为拖累整体失业率的主因。统计局数据显示,疫情前我国青年失业率均值稳定在10%左右,目前已经超过20%。2020年青年失业率受疫情冲击,月度峰值升至16.8%,2021年的月度峰值略微回落至16.2%,2022年全年的均值高达17.5%,为社会整体失业率的3.15倍,其中月度峰值达19.9%,创有记录以来新高。今年4月,青年失业率首次突破20%,5月升至20.8%,6月份继续攀升至21.3%,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3个月创记录新高,超过当月社会整体失业率的4倍。

图1 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变动趋势图

(二)失业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及主要经济体。2022年全球青年失业率平均为14.9%,其中欧洲和中亚地区为16.4%,亚太地区为14.9%,北美地区为8.3%,美国的青年失业率在2020年4月达到27.4%的峰值,但2022年已经稳定控制在8.5%以下,全球主要地区的青年就业形势好于我国。

(三)低学历人群是失业青年的主力,面临更大的失业风险。相较于高校毕业生,高中及以下的低学历青年人数更多,成为影响当前青年失业率的重要因素。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当前我国16~24岁的人口数量剔除在校生后,高中及以下低学历就业人数占比近70%。按照青年人口数和调查失业率推算,青年失业人口可能超过2400万人,2022年高校毕业生剔除继续升学人数后的求职人数约为950万人,表明当前失业青年中低学历人群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外,2022年青年农民工的数量为2800万人,该人群的工作岗位不稳定更易受经济波动影响,值得引起更多关注。

图2  全国青年失业人数与高校毕业生人数对比图

二、原因分析

(一)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回落推高失业率。一方面,疫情以来经济增速回落推高失业率。奥肯定律揭示出宏观经济增速和失业率呈反向关系,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速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2023年2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出现回落,低于预期。同时,我国经济面临增速换挡,自然会出现失业率的走高,直接表现为作为初入就业市场的青年群体就业难现象。另一方面,通胀水平持续下滑短期内抑制就业。近期国内的通胀水平持续走低,数据显示,自2023年3月开始,我国CPI已经连续4个月低于1%,6月份,CPI已经降至0%,PPI同比下降5.4%,PPI同比降幅连续6个月不断扩大。根据菲力普斯曲线,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明显的交替关系,因此,国内的低通胀进一步推高了失业率。

图3  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二)供需错配进一步加剧失业风险。一是部分行业用人需求出现萎缩。根据普查数据,有近50%的青年人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但是近年来受疫情冲击,居民消费需求恢复缓慢,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收缩明显,同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低端制造外迁,致使其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对青年群体尤其是低学历青年就业形成拖累。二是毕业生供给持续创新高。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持续递增,2023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1158万人,比本世纪初高出十倍之多,剔除考公、考研、出国的人数,预估仍将有950万应届生进入职场,激烈程度每年只增不减。再加上近年外国留学人员回国求职人数上升,进一步增加了青年求职群体的就业压力。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青年学生就业观不实际。很多毕业生对就业环境、行业、城市的期望与实际劳动力市场提供的条件存有落差,青年不再愿意入职传统的制造业工厂,甚至出现“3000元工厂招不到蓝领工人,写字楼却可以招到大学生”的说法。并且近年来越来越多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公职岗位,耽误了最佳的就业时机。另一方面,知识和能力跟不上需求。在信息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领域,众多低学历青年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无法满足企业要求。此外,当前高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

三、失业率居高不下不利于社会创新和稳定发展

(一)制约全社会创新的步伐。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创新的源泉,青年时期也是个人精力旺盛、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失业不仅意味着社会出现人力资本浪费,也造成青年人丧失了部分学习成长的机会。中长期来看,青年人缺乏体系化的培养,直接制约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产业创新升级以及经济提质增效。

(二)增加社会发展不稳定因素。长期以来,高失业率是社会不稳定风险来源之一,青年人是冲动犯罪的主体,失业易导致其缺乏收入来源,面临个人经济危机,甚至会诱发焦虑、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引发高犯罪率,对社会安定造成威胁。2004年韩国青年失业率恶化,致使超10%的20岁以上青年成为信用不良者,暴增79%,自杀率也快速攀升至九十年代的2倍,同时有研究表明非洲青年失业与地区社会动荡甚至战争有关。此外,作为社会中最有活力的人群,其产生的焦虑、失望和迷茫情绪经媒体传播后,会影响整个社会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四、对策建议

(一)以推动经济发展解决青年失业问题。一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小服务企业入市,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和超过85%的就业岗位,是拉动经济增长和稳就业的基础。将宏观政策由作用于大企业再向中小企业渗透和溢出,转变为向中小企业直达,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二是鼓励新兴经济领域发展。研究认识并鼓励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采取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稳住新兴市场主体从而稳住就业,如支持直播平台卖货、外卖、快递、滴滴等新涌现出来的灵活就业形式,并进一步明确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安全、社会保障等有关条款和规定,完善配套规范与实施细则,为青年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做好保障。

(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头抓”。一是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的紧缺人才,减少学无所用的现象,并推进教育体系与市场更好地融合,通过实习、实训等途径使毕业生更好满足市场需要,减少结构性矛盾。二是建立针对青年群体的培训体系。解决由学校到劳动力市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多种形式,引导学校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对青年就业开展精准服务。同时可借鉴德国将职业培训与领取补贴挂钩的方式,鼓励青年参加培训。三是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运用金融、土地等政策激励地方优质制造企业、服务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招生,按比例设定学徒岗位,增强专业技能人才的生产实践能力。引导高职院校持续深耕常规专业教育,并在认真分析当地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动态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开设相关特色专业,提升就业的针对性。

(三)不断丰富就业信息来源和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完善就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可由政府牵头设立就业在线平台,共享各行各业的就业市场信息并提供就业指导、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咨询服务。二是加强对低学历青年群体的就业引导。整合社区的资源和力量,如通过设立社区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建立更加灵活的线上线下多工种招聘会,并主动对接社区、地铁、公交、城市管理、事业单位派遣制员工等渠道,增加对低学历青年的吸纳力度,切实拓宽做实低学历青年就业渠道。三是引导青年及时优化就业观念。鼓励广大有志青年积极参与基层或偏远地区的发展建设,不必执着于追求“铁饭碗”,找准自身职业定位,乐于参与到“最缺工”的行业中,拓宽就业选择面,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实现自我价值。

(四)多途径为失业青年提供保障。一是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失业救济等失业保障体系,如扩大失业保险对青年就业人群的有效覆盖,在全社会宣传失业保险知识和政策,提高青年人参加失业保险的积极性,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度阶段性降低16~24岁青年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费率水平,维持失业者基本生活水准。二是重视保障失业青年心理健康。政府、社会联合家庭鼓励与帮助失业青年提振精神和实习创业,并为贫困学生提供相应补贴与保护,缓解青年失业群体经济不独立和弱势的心理压力。如依托社区心理咨询室,指导家长正确疏导失业子女、定期开展讲座、提供人性化关怀,保障青年人的心理健康,为维持就业市场活力提供长久的动力。三是加大对失业青年再就业的财政支持。可借鉴法国、意大利等国对雇佣失业青年的企业给予额外补贴的做法,并针对建筑行业、信息服务行业等特定行业,提供专门拨款为失业的青年人提供更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作者:B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  

          尤伯军 丁丹 吴梦宸 廉赛赛 余涛  高博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