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议
2023年上半年美欧高端智库报告分析 ——基于5417篇报告的大数据分析
| |||||
| |||||
一、研究背景 美欧智库是全球智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模式较好,行业规范更成熟,是美欧国家的重要政策智囊,在全球高端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总体来看,美欧智库在数量和影响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发布的观点、分析和评论也成为了当下了解美欧国家政府内部认知和社会公共舆论的一扇重要窗口。 一般对于智库的研究报告都以文献阅读、分析、总结为主,多针对一篇或几篇报告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式的优势是分析更为透彻和深入,但是由于个人精力、关注方向的局限性,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对整体方向的把握比较散乱。本报告属于美欧智库成果大数据研究系列,旨在持续跟踪美欧智库研究动向,更全面了解美欧国家对国际政治、经济贸易、中国发展等关键领域的认知情况。 二、样本选取 研究样本选取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美国兰德公司(Rand)、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威尔逊中心(Wilson)和美国进步中心(CAP)等9家智库。 样本报告研究覆盖关于中国、产业链、芯片、气候、债务、脱钩、矿物、资源、俄罗斯、半导体、台湾、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共计5417篇。 三、文本数据分析 (一)各智库关注领域 2023上半年,各欧美智库与中国、俄罗斯等相关的主题报告占比在五分之二左右,与供应链、芯片产业、半导体产业、矿产产业、脱钩等相关的主题报告占比在五分之一左右,与气候、资源、债务等相关的主题报告占比约五分之一,与台湾、科技主题相关的报告约占五分之一。不同主题下智库关注的重点领域分析参见附件1。 1.布鲁盖尔:中国和科技 布鲁盖尔研究所注重中国问题和科技前沿产业的研究。在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问题上,布鲁盖尔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员担心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开放可能过于支持竞争对手。随着科技水平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全球化信息环境的形成、以及国际经济联系的深化和多样化,各国的相互依存将不可分离,高技术产业针对某一国家和地区进行全面封锁将愈加困难。在科技前沿产业研究中,布鲁盖尔对由国防部、联合作战指挥部、海军、海军陆战队、国防机构和国防情报部门联合资助的兰德公司国防研究所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美国应继续通过军工联合体推进前沿科技转化的研究工作。 2.布鲁金斯:芯片和资源 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其研究相对侧重芯片和资源。布鲁金斯认为美国利用其在国际组织如多边开发银行中的股权影响力,支持美国在外交、安全和经济方面的政策和活动,特别是对芯片技术的封锁。布鲁金斯通过对关键矿产供应问题的大量分析,如美国和日本宣布的关于电池矿物采购、美国对加拿大矿业项目的融资贸易协议,提出应加强关注部分关键产业供应链上游矿产品,目前美国部分利益团体已经加强该类产品的供应安全,对相关风险有所警惕和防范。 3.卡内基:中国和俄罗斯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以俄罗斯、中国问题为研究重点,相关报告约占其研究报告总量的一半。针对俄罗斯,卡内基提出目前正在美国执行的三大举措包括加强对乌克兰的战争支持、维持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加强北约的东部防线,成功搭建了遏制俄罗斯发展的政策框架,未来应立足这三大核心进一步强化对俄政策。围绕乌克兰提出的《基辅安全协议保障草案》,美国仍在权衡是否将目前的支持转化为更持久的框架。卡内基提出,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已经在美国政府内部产生争议,特别是美国总统选举即将到来的窗口期日益临近,各个候选人团队会在这段时间重新研究对乌援助计划,以争取选民和国内各势力的最大限度支持。针对中国,卡内基多名研究员提出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未来会加强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组成的三方安全伙伴关系,将其逐步培养成印太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4.兰德:中国、俄罗斯和科技 兰德公司延续了其对中国、俄罗斯和科技前沿的关注。兰德重点分析和权衡了中俄战略地位,虽然短期内美国由于乌克兰战争而全面回归欧洲安全事务,但是长期来看美国的战略关注重点仍然是中国。同时,部分研究提出对乌克兰的援助不仅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生存空间的支持,也可以将乌克兰视为一个潜在的投资目的地,将乌克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开展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以经济利益来缓解国会中怀疑的声音,换取更多国内利益相关团体的支持。在科技领域,兰德公司从俄乌战争需求的角度对部分前沿科技进行分析,如在网络安全领域,美国的一些私营部门为乌克兰政府提供了关键的网络安全技术支持,大大削弱了俄罗斯的网络攻击效力。 5.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科技和俄罗斯 CSIS的关注重点是科技和俄罗斯问题。在科技领域,CSIS提出加强对量子技术的研究。目前量子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战略意义重大,中国已经在相关领域占据优势,特朗普和拜登政府以及过去几届国会都采取了积极措施促进其发展,在未来几十年中是重要的科技发展方向。在俄罗斯问题上,CSIS指出油业税改是普京上台后的首个重要经济政策步骤,而油气收入一直是普京权力的一个关键来源。所以未来,美国应对化石燃料的项目融资加以更严格的约束,引领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对油气替代的支持,以削弱俄罗斯实力。CSIS建议美国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机会,联合其他国家共同签署承诺书,停止对国际上无碳减排措施的化石燃料项目和部门的直接资金支持。 (二)各领域主要话题 通过分析2023上半年全球知名智库不同研究主题的高频词,可以窥见不同主题的关注重点,并预测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1.地缘政治:阵营对抗更加突出,欧洲战略自主性日益衰弱 为了主导亚欧大陆未来发展事务,部分智库认为,美国必须对竞争对手实施更为鲜明的对抗性政策。欧盟除了把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外,同时还强调为“系统性对手”(systemic rival)。 冷战结束后,欧洲享受了所谓的和平红利,大部分安全和防务政策被放置在欧洲政治不起眼位置。鉴于乌克兰持续的战争情况,欧盟的安全和防御政策正经历一个关键时刻,部分欧盟高层将慎重考虑战略自主性是否适合用来构建未来的战略发展框架,欧盟作为地缘政治和防御行为者的角色,未来将会加大对美国和北约的依赖,强化对军工行业的扶持和对外军事化行为的扩张。 2.科技竞争:中国对数字产业的举国投入使芯片封锁政策收效有限 中国计划在数字基础设施上投入最多全球政策资金,从总支出计划的1.5万亿美元中拨款1万亿美元以支持该项计划。美国正持续通过出口禁令等方法加紧对华封锁,部分智库指出,针对中国先进AI芯片的出口限制以及营造这种普遍紧张的环境,对双边外交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部分智库认为,中美两国在半导体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方面,需要同时考虑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科技代差较大的领域采用竞争的手段,美国通过出台出口限制措施以制约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同时寻求与荷兰和日本等国合作来控制半导体设备的销售和技术转让,从而维持科技优势。在技术成熟的领域采用合作的手段,随着中国通过政策扶持与国际合作来提升自身在清洁技术和生产制造等领域的竞争优势,欧美需要进一步同中国展开合作以支持全球低碳政策的推行,进而打压依赖传统能源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俄罗斯和中东部分地区。 3.资源矿产:中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的主导地位促使欧盟慎重对待美国的封锁配合政策 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的主导地位表示担忧,并将其视为国家安全问题。一方面,美国和欧盟已经开始探讨在经济安全政策上对中国寻求妥协的途径。另一方面,美国更希望降低与中国经济相关联的地缘政治风险和经济依赖,并已经尝试在非洲建立关键矿产供应链,以减少对华依赖。 欧洲对中国在绿色技术制造中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和矿产形成了过度依赖,特别是稀土金属。随着全球绿色转型的加速,预计欧洲对中国的依赖性将增加,如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继续升级,这将对供应链构成风险。同时,中国在稀土元素等关键矿产的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乌克兰作为另一个关键区域,俄乌冲突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可能推动西方更关注中国的供应链问题。未来,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政策可能导致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需要权衡乌克兰局势与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利益关系。 4.气候合作:气候承诺成为国际债务融资的一个必要条件,“一带一路”和欧盟的共同利益点在气候问题 气候承诺已经逐步融入全球的国家债务和融资体系。未来,国际金融机构为一个国家减免债务的前提,是该国同意承担气候承诺。同时,当前所有气候融资提供者之间已经达成共识,无论是公共部门、私营部门还是慈善机构,都应将一定比例的气候融资资金用于实施绿色问责制、绿色透明和参与措施。同时,美国通过支持私营部门在能源产业发展、限制化石燃料进一步扩大使用,以及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等方式,来实现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希望通过支持类似美国交通管理体系(CBAM)的政策,以确保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在美国进行减碳生产和投资活动。 中国和欧盟在推进全球贸易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方面保持着共同的利益,并且欧盟还计划将其全球门户基础设施计划作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目前,中国对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政策的处理方式有着自上而下组织和技术导向发展等特点,但是中国对全球气候行动来说至关重要,中国也在努力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以减轻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所以中欧在气候问题的合作空间十分巨大。 5.供应链韧性:对某一国的关键供应链剥离会导致背离市场机制的双轨价格产生,除非使用国家安全名义进行巨额补贴维持 美国不断推进“友岸外包”,要求企业将供应链转向美国所谓盟国和友好国家,从而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为了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减少技术、商业、地缘政治和人权方面的漏洞,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与日本签署的关键矿物供应链协议等一些法案或协议,努力将清洁能源项目的生产制造和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转移到美国及其盟友控制范围内。未来,美国将应对当前全球90%最高端的半导体来自中国台湾,以及全球80%的稀土矿物来自中国的依赖,进而缓解美国硅谷和五角大楼利益群体的担忧。 然而,在许多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导致了统一的全球信息环境的形成,国际经济联系的深化和多样化增加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性。因此将关键供应链从中国分离出来已经取代了制裁作为首选方法,进一步导致目前许多传统既有的多边论坛不再被视为实施多边技术政策倡议的可行场所。未来,限制中国获取、设计和制造用于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以及相关国防应用的某些高端半导体设备的能力,需要美国重新投入更多资金以维持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应对在中国成功建立高端半导体生产线后对全球市场的冲击影响。 美国根本上来说并非寻求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通过竞争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为了带动其他国家参与对华遏制战略,美国将不得不率先表态并投入可观的资源。当前,美国相关委员会就如何跳出旧的脱钩框架展开辩论,提出与中国建立一个既符合经济又符合国家安全现实的新经济关系框架。 6.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美国测试亚洲盟友态度的试金石,未来脱钩带来的对抗预计将持续 在亚洲,台湾问题是美国施压盟友的关键一环。部分智库认为,台海局势将是世界未来十年中唯一的严峻挑战,其影响后果将远远超过乌克兰战争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部分智库认为,美国的持续施压,推动亚洲盟友在涉台问题上采取强硬手段。例如,东南亚方面,供应链的韧性替代将极大地吸引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等经济体,他们正寻求从美国公司与中国的脱钩中获益,所以部分东南亚国家根据利益选择了短期站边。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等多次在台湾问题等涉及中国主权和核心利益的议题上,频频做出不妥的举动。 四、研究启示 根据美国智库研究内容,美国联合西方盟友对华竞争呈现长期性、系统性、跨域性和阵营性的新态势,在国际关系、科技竞争、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对我国发展和安全态势造成重大挑战。 (一)高水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系统突破。围绕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推动形成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发挥。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产出机制和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有机衔接、顺畅运转,在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性突破,形成示范效应。 科学开展全球技术变革预见分析,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定期分析美欧高端智库发布的科技、产业、军事等领域新兴技术报告内容,结合全球专利、科技论文等大数据,分析研判重点领域技术发展和变革趋势。聚焦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为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二)进一步融入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反制美国脱钩断链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积极深化国际双多边合作。积极推进双多边合作,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完善与相关国家、地区工业领域的对话机制,健全政策信息沟通渠道。在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推动与欧盟、东盟等区域的合作交流。鼓励国内企业做优做精一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构建国内国外双向开放和稳健巩固的全球供应链合作体系,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推动基于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的产业链创新机制建设,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对投入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外资给予政策支持。拓宽吸引外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设立投资性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 (三)密切关注2024美国大选中各候选人团队的研究报告和动态 在中美关系方面,随着美国在芯片等封锁上的不断失利,预计美国会不断寻求对抗中国新的支撑点。应该看到,中美关系将进入新的阶段,未来一年双方将进入战略缓冲期。一方面,美国大选将至,应持续不断地跟踪总统候选人以及身边智囊团的研究成果和发言内容,为新的中美关系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建议参考。建议定期分析美国总统候选人、国会议员等重要政治人物的言论,通过汇总关键人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在新闻媒体上的发言,形成大数据库,为下一步研判美国政治动向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重点关注美国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台湾问题等方面的智库观点与舆情。 (四)审慎融入未来全球国际债务融资的绿色发展框架 从长远和整体发展来看,气候承诺逐步进入全球债务融资方案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环境的保护,并且将进一步为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趋势中短期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弊大于利,遏制了后发国家通过高能耗产业进行发展的传统路径。国际安全战略上来看,中国当前展开密切合作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受限于欧美绿色国际债务融资要求,进一步削弱了它们在当前国际金融机构获取支持的能力。中国除了审慎融入该趋势之外,应思考如何结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绕过原有国际金融秩序为战略合作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融资支持。 作者:B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 王一童 柴亚超 郭桓君 郭 鹏 童天乐 宋薇 | |||||
相关链接
- 我国管理咨询行业分析与发展路径对...2023-12-01
- 升级出口管制反噬美半导体竞争力2023-11-28
- 推动钢铁行业双一流建设,助力钢铁...2023-11-21
- 重大项目谋划系列研究之五 | 重...2023-11-21
- 美国主流智库认为中美关系修复迎来...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