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视界
李开孟 等 | “工程价值论”研究系列笔谈——工程价值创造的复杂性与生态视角
| |||||
| |||||
编者按 工程活动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其最终目的是要创建对人类社会更有价值的世界。工程价值具有多维特征,不仅包括科学、技术、财务、经济、社会、文化、美学、科技、资源、环境、生态等不同维度,而且还呈现出正面和负面、有形和无形、直接和间接、局部和整体、显性和隐性、近期和远期、微观和宏观等不同样态,需要系统阐述工程价值观的哲学内涵及其演变规律,剖析工程多元价值特征、实现路径、价值冲突及解决思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实践活动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工程-技术-科学三元论的提出到工程本体论、演化论、方法论、知识论的深入系统研究,中国工程哲学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咨公司从工程哲学的研究视角,立足于工程实践应用,倡议开展《工程价值论》专题研究,以便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深入审视和理解工程价值观、多元主体价值冲突解决及价值增值路径等理论及实践应用问题。 工程价值论研究,是工程咨询理论方法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基础核心课题。工程投资建设领域出现的很多实践问题,都与工程价值观问题直接相关。为了推动工程价值论的相关研究,中咨公司于2021年5月举办了“价值哲学与工程价值论”专家研讨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教授、王大洲教授和王楠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和张秀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朱葆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龚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田海平教授、刘孝廷教授和沈湘平教授,清华大学卢风教授,以及有关院士专家等参加研讨,发表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为继续推动“工程哲学-工程价值论”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于2022年开设“工程价值论研究”专栏,再次邀请参加这次研讨会的部分专家,对“工程价值论”研究相关问题发表学术观点。现予以转载,供我国工程咨询实务界同行研究参考。 “工程价值论”研究系列笔谈 工程价值创造的复杂性与生态视角 中国科学院大学 王大洲 二十一世纪以来,工程哲学在国内外几乎同时兴起,学者们就工程本体论、工程演化论、工程知识论、工程方法论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然而,还缺乏专门的、系统的工程价值论研究。与此同时,在一般价值论或价值哲学研究领域,则少有学者聚焦工程实践,或者说并没有给予工程实践以应有的关注,而工程价值论无疑应当是价值论或者价值哲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没有工程价值论的工程哲学体系是不完整的,而不关注工程实践的价值论或价值哲学研究也不可能是完备的。开展工程价值论研究,无论对于工程哲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还是对价值论或价值哲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工程价值论研究,还有助于打破工程哲学研究和价值论或价值哲学之间不应有的隔膜状态,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特别是实践价值哲学的发展增砖添瓦。 一、价值是工程实践之魂 工程是人类为了特定目的,基于现有知识和经验,尽可能高效率地将物质、能量、信息加以转换以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很显然,工程是价值定向的人类实践活动。要想开展工程活动,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价值判断,然后才能将这种价值判断融入工程实施过程并创造出预想的价值。如果说工程实践是众多异质要素的集成,那么工程实践中的每个要素都涉及价值的认定和评价,因此工程实践的本质就是把这些异质价值汇聚起来,体现到工程过程之中和工程实体之上。这个过程的顺利展开,不仅需要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价值关系,而且势必会带来更大范围内价值关系的重构。 可以说,工程活动不仅是各类异质要素的集成过程,而且是各类异质价值的集成过程;不仅是新的人工制品、人工过程或人工系统的建构过程,而且是一系列新价值的创生过程;不仅是预想价值的创生过程,而且是意料之外的价值的衍生过程等;不仅是特定工程实践主体进行着价值创造,而且是各类相关行动者都在程度不等地进行着各自的价值创造。正是在这个群体性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工程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相关行动者当下的生存基础,并重构新的生存基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价值是工程实践之魂。 二、工程价值创造的复杂性 进而言之,工程价值创造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特定的地理时空和社会时空中展开的。任何工程总是依赖于在先的工程,纠缠着周边的工程,并开启着后续的工程活动,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类相关行动者都会共时性地或者历时性地进行拉图尔所说的“转译”活动,努力建构围绕他们自身的行动者网络。换言之,工程活动总是在一个相关工程、相关组织和相关人群构成的工程价值生态中展开的,并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具体加以实现的。在这个展开和实现过程中,工程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而且这些利益相关者并非事前给定的,得到清晰认知的因素总是小于未曾认知的因素,可控的因素总是远远小于不可控的因素。 事实上,无论是从认识论上还是从本体论上看,无论是对特定实践的局内人还是局外人来说,工程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透明”的,因此也就不可能期待整个工程实践进程能够被特定实践主体所完全掌控,不可能期待特定实践主体所预设的全部价值都能在工程建设完成之时得以完美实现。可以说,工程实践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价值关系和价值创造的复杂性。 既然如此,要研究工程价值论,就要特别注重价值嵌入和价值创造的复杂性,要深究工程建设者是如何识别和应对这种复杂性的;不仅要分门别类研究工程涉及的各类主体之间和各种要素之间的价值关系,还要研究工程实践中这些价值关系之间的协调、冲突、聚合机制,进而研究工程实践中的价值物化、价值溢出、价值增生、价值转化等复杂问题。 三、从生态视角看工程价值创造 为此,就有必要将工程价值创造过程置于工程价值生态中进行探讨,以便将工程共同体、工程全生命周期与价值创造过程有机关联起来,对工程价值创造过程及其复杂性给出完整的理论说明。 所谓工程价值生态,就是由各类价值主体及其实践活动所编织出来的价值互动与生成网络。德国学者海克尔最先于19世纪提出生态学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探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已发展出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工业生态学乃至创新生态学等各种各样的“生态学”学科。目前,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已经被广泛用于探究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国内已有学者试图将 “生态”一词提升为哲学概念,将“价值生态”理解为体现了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方法论的道德哲学概念,这些努力值得关注和借鉴。 既然人类的工程活动总是发生在某种生态之中并对这种生态进行着重新塑造,那么工程价值创造问题无疑就是一个“生态学问题”。因此,基于生态学视野探讨工程价值创造的过程和复杂性,可望为工程价值论研究增砖添瓦。 附:《工程价值论》研究大纲 B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课题组 第1章 导论 简述工程价值论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阐释研究工程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结合中国推进工程强国建设的现实背景,阐述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和开展工程价值论研究的特殊意义;提出工程价值论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工程价值的内涵和特征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阐述价值及其存在基础,价值的主体性特征,价值与人的关系,价值与社会的关系;从工程哲学的视角,阐述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及工程本体论体系中的工程价值及其属性,价值类型和基本特征;结合工程实践阐述工程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等不同类型工程价值的内涵及特征。 第3章 工程价值的样态和演进 阐述工程价值的呈现样态(正面和负面、有形和无形、直接和间接、局部和整体、显性和隐性、当前和长远、微观和宏观、静态和动态);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价值内涵及呈现特征;工程价值的时间及空间维度属性、演进逻辑及基本特征;工程遗产、工程价值记忆及其传承。 第4章 工程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结合不同类型案例,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视角阐述工程价值目标的预设、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一般过程和运行规律;阐述科学重大发现、新技术革命对工程创新及工程价值创造的影响;工程价值生态的呈现样态,以及如何通过工程生态优化,引导和促进工程价值的聚合、物化、增值及溢价。 第5章 工程价值的冲突和权衡 阐述因工程价值不同参与主体的价值诉求差异而引发的价值冲突及其呈现方式;基于价值冲突背景下的工程价值权衡、排序和选择;工程价值冲突导致的工程伦理风险;工程伦理责任在工程价值冲突风险管控中的作用,以及工程价值冲突权衡中如何实现诚实、公正和可靠,促进工程价值的实现和增值。 第6章 工程价值的评价和纠偏 阐述工程价值的评价论和反映论之间的关系,工程价值评价的对象、原则及方法论;工程价值评价的依据、基准及偏好;工程价值评价的偏差及纠偏机制;工程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等不同类型价值评价的思路框架及判断标准;事前、事中、事后工程价值的评价和生命周期全过程工程价值绩效管控。 第7章 工程价值形成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从价值哲学作为主体性哲学特征的视角,阐述工程价值形成中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及其对工程价值影响的内在机理;从工程价值形成的主体性视角,阐述工程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在价值形成中的能动作用;从工程价值形成的社会人文环境优化视角,阐述如何优化创新创造环境,建立容错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个人和组织的创新效能,让有价值的工程能够真正实现其价值。 第8章 迈向负责任的工程价值创造 从迈向未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视角,阐述工程创新如何体现人文理性和责任关怀;从未来价值主体多元化协调创新的视角,阐述工程创新如何实现多元主体共治;从工程哲学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视角,阐述工程价值论研究在揭示工程规律、指导工程实践、推动学科建设、实现价值创造等方面的责任使命及深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注:原文载自《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2022年第1期。 | |||||
相关链接
- 李开孟 等 | “工程价值论”研...2022-12-04
- 郭建斌 张同升等 | 我国生态文...2022-12-02
- 张英健 杨媛媛 徐春方 | 因...2022-12-01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充分发挥...2022-11-30
- 张雪飞 伍迪 | 基础设施项目合...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