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视界
苏志欣 朱军 程婕 |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 |||||
| |||||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B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 苏志欣 朱军 程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要发挥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五个特征赋予的新的内涵和时代要求。
(一)立足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交通运输根源在于人的活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随着社会环境变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要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出行要便捷,货运要及时,方式要多样。新时代新征程下,需要交通运输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健全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全面覆盖和有力保障,构建优质高效运输服务体系适应多样化的运输需求。
(二)立足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下,需要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对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民生保障功能,提供普惠优质、人民满意的运输服务。一方面,着眼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不断补齐交通发展短板、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促进各类要素高效流动,支撑带动人口和产业体系、城镇体系优化布局。
(三)立足于筑牢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才能筑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代化物质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下,需要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性作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好先行。一方面,优化交通供给结构,持续完善网络布局、提升枢纽能级,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运输效率,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四)立足于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下,交通运输必须全面牢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妥善处理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防治、资源能源节约、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关系,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削减污染排放总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注重节能和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五)立足于维护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交通运输是承载和平和发展双重使命的重要领域。一方面,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南北合作、南南合作,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坚持安全发展,着眼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积极促进交通战备接轨综合立体交通网,不断探索国防交通建设与交通强国建设同频共振的新路径,为和平和发展保驾护航。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交通运输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补短板、保基本、提品质、促协调,服务人民、服务大局,筑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基础。
(一)实施高水平重大交通工程,夯实现代化强国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重大工程为先导,坚持冲锋在前、适度超前、率先突破、先行引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先导性、引领性作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高质量规划、决策、实施好交通重大标志性工程,深化跨海工程等重大工程前期研究,聚焦沿边沿江沿海、出疆入藏、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加快推进主要骨干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运河连通工程、枢纽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立足长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安排,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在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交通重大工程的高质量、先进性、可持续以及人文价值,实现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之间良性互动,形成一系列创新、优质、绿色、共享、开放的现代工程,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二)构建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新发展格局加速成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交通基础设施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要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构建互联互通、耦合协同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提升网络效益。
一是围绕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多层次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增强交通网络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提高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水平。
二是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综合交通格局,基本建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推进四大区域、重点地区、城市群、都市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打好基础。
三是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交通一体化、物流体系畅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素流通配置,推动“四好农村路”、开发性铁路、通用机场以及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是围绕服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配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发展多元化的陆路和海上国际运输通道,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着力构建交通天下、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三)建设普惠优质运输服务系统,促进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交通运输是提供基础支撑、普惠服务和兜底保障的重要领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一是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支撑作用,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运输需求,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完善交通服务供给体系,提高服务供给质量、供给效率。
二是发挥交通运输普惠服务作用,因地制宜强化区域均衡发展的交通支撑,大力提升城市群都市圈等优势地区交通承载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强与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等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畅通“先富”带“后富”的流通渠道,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是发挥交通运输兜底保障作用,持续推进交通普遍服务均等化,紧盯特殊地区、特殊人群的生产生活交通保障要求,精准有效补齐交通发展短板,兜住交通运输民生底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是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的全领域和全过程,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支撑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一是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通过扩能改造、新增线路、强化干支衔接等措施,加快推进城市群、重点地区、重要口岸、主要产业及能源基地、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径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系统韧性和安全性。
二是以公路、机场、铁路为重点强化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内物流大通道建设,完善国际运输网络,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陆海空运输通道,健全战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提升战略物资运输保障能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三是加强重点通道安全保障、海上巡航搜救打捞、远洋深海极地救援等能力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加强安全风险预警及通道保障能力,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
(五)建设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助力高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交通运输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对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建设适应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助力高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交通运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重点突破长大穿山隧道、跨江越海通道、运河连通工程等重大工程建造技术,加快超高速列车、商用飞机等新型运载工具研发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和交通装备关键技术自主化水平。
二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动能、增效能为导向,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打造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邮政、智慧枢纽等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三是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无线通信、北斗导航、卫星通信、高分遥感卫星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加速新材料、增材制造、先进成形与连接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领域的深度应用,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四是完善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加强交通运输科创平台建设,构建高质量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六)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交通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交通运输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深化节能减排,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更坚强的保障、更有益的探索。
一是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低碳客运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出行,强化科技创新对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的支撑,加快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推进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优化交通运输装备用能结构,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的推广应用,推进铁路系统电气化改造、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低碳燃料在民航运输的应用,完善充换电等配套设施,提高交通整体生产效率和能效水平。
三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全过程绿色化,将节能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保护红线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加快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绿色枢纽试点示范和全面建设。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必须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治理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保障体系,奋力推进交通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一)加强顶层设计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加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是加强战略谋划。深刻领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和发展目标,开展交通运输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之配套的评估考核监督体系,加强定期跟踪、统计监测和阶段性评估,督促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开展专项研究。从当前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出发,加强对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进一步研究明确交通运输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路径举措,形成任务清单。三是推进试点示范。依托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强在交通运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围绕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率先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并在全国推广。
(二)提升治理能力
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制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一是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市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铁路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推进公路收费制度和养护体制改革,深化国家空管体制改革,实现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持续增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动力和活力。三是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研究制修订公路、铁路、民用航空以及综合交通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综合交通枢纽、智能交通、绿色交通、新业态新模式等技术标准,强化各项制度和各类标准有效衔接,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国际交流,造就大批精良专业、创新奉献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一是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坚持高精尖缺导向,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跨学科科研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智库在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支撑作用,提升交通发展软实力。二是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交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交通干部队伍。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增强干部队伍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要求的能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通组织人才培养,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完善保障体系
坚持统筹协调,完善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完善跨部门、跨区域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强化国家综合交通规划重点项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做好资源要素预留和供应。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完善与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特征相适应的资金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稳定并完善交通专项资金政策,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规范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社会资本依法依规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外部协同。进一步加强与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部门协调衔接,完善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开发、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协商机制,推进多规融合,提高政策规则的统一性和执行的协同性。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
相关链接
- 李胜辉 王龙运 尤振平 | 以党...2022-11-19
- 张皓玮 李铁蕾 | 海底光缆工程...2022-11-11
- 周佺 贾晗青 | 提升出行智慧...2022-11-08
- 王智 | 关于完善国家区域性公...2022-11-04
- 伍迪 张雪飞|基础设施项目合规性...2022-10-31